首页  中心概况  研究队伍  项目与交流  科研成果  重点学科  研究生培养  开放与共享  下载中心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2010年“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2010年11月01日 00:00  点击:[]



 

一、 会议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主办单位:《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环境科学与技术》编委会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

承办单位:长沙环保学院

学术指导委员会

席:

 

袁道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主编)

殷鸿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顾问)

刘建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顾问)

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顾问)

茆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研究员、《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顾问)

副主席:

 

柳建设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院长

金朝晖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副院长

王腊春 南京大学 教授、博导/院长

田 媛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院长

冯 炘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教授/院长

香 宝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屈撑囤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副院长

包木太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博导/主任

刘振法 河北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所长

姜 明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副处长

李倦生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院长

刘成付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高/院长

何其庄 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 教授、博导

辛宝平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博导

胡春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社长、执行主编

员:

 

余 志 中山大学 教授、博导

尤学一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邹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授/副院长

江立文 华东交通大学 教授/副处长

解静芳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教授/副院长

唐晓龙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汪华林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吴同华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员/处长

李 勇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工程学院 教授/副院长

孙卫玲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副主任

谭小耀 天津工业大学 教授

陈 静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工/副主任

陈 南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主任

李金城 桂林理工大学 副教授/副主任

边德军 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教授/所长

二、会议主旨

随着全国人民对环境工作的进一步认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追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我国面临保经济增长、调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为推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复苏,避免重蹈过渡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经济向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值此机会特召开“2010年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术研讨会”,欢迎广大环境和经济领域的各界人士踊跃参会、积极献策。

三、会议议题

1.低碳经济

· 低碳经济投融资模式;

· 可再生能源和资源;

· 垃圾发电;

· 资源循环利用;

· 电动汽车及电池;

· 氢能源产业;

· 碳捕集技术;

· 智能电网;

· 绿色建筑;

· 节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 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

 

2.环保科技

· 污染物治理的技术集成、改造或创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

· 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循环利用研究;

· 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 大气治理技术。

 

3.生态保护

 

·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的机制建设;

· 生态保护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和应对机制;

· 区域(流域)综合整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 污染土壤防治和金属矿山环境修复;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态安全预警技术与建设。

四、参会人员与规模

1.中科院院士;学术界知名人士;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环境主管部门的专家和学

者等;

2.在校硕士生、博士生;

3.环境领域企业同仁;

4.会议总人数预计为300人左右。

、会议地点和时间

地 点:长沙

时 间:2010年11月13日~14日

生态考察:A线.韶山一日考察(费用约:180元/人)

B线.凤凰二日考察(费用约:560元/人)

C线.张家界三日考察(费用约:900元/人)

D线.凤凰-张家界五日考察(费用约:1400元/人)

 

六、会议经费

基本费用:

编委:400元/人;

学生:800元/人;

其他:1200元/人。

*此费用为参会、资料和会议用餐、纪念品、照相、答谢晚宴等费用,住宿、考察费用自理。

七、会议宣传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会议通知发布时间:2010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向中国环境报、《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江苏环境科技》等多家媒体和期刊发出会议邀请通知;向各会员、大专院校师资及企事业单位发出会议邀请函。

八、会议联络及报名咨询方式

地 址:武汉市武昌八一路338号《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邮 编:430072

电 话:027-87643502 传真:027-87643503

邮箱:hbshky123@163.com

九、汇款方式

户 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所

开 户 行:工行洪山支行

银行账号:3202006709000094550

邮局汇款:武汉市武昌八一路338号《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收(请勿寄给个人)

邮 编:430072

会议回执表

 

单位名称

地 址

邮 编

联 系 人

电 话

传 真

代表姓名

性 别

职称/职务

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是否生态考察(线路)

金 额

万 仟 佰 拾 元 (小写: )

汇款日期

请于2010年11月10日之前回复

 

会议日程安排

大会报到注册:报到时间为2010年11月13日上午10:00-22:00

其他时间报道请提前与大会会务组联系,联系电话:13811288532。报到在长沙和一大酒店大堂(长沙市韶山南路133号)办理。距离火车站:10公里(坐出租车25元左右),距离武广高铁长沙南站:8公里(坐出租车20元左右),距离飞机场:75公里(坐出租车110元左右)。火车站乘7路、103路、602路铁道学院下车即到。机场乘坐民航大巴至长沙火车站,再换乘7路、103路或602铁道学院下车即到。武广高铁长沙南站至酒店:乘124路至铁道学院即到。长沙和一大酒店联系电话:0731-8281111,联系手机:13467706760(陈先生)。

11月14日上午 大会报告

8:00~8:30

签 到

8:30~8:40

致开幕词

李倦生

8:40~9:00

院士致辞

茆智

9:00~9:10

拍 照

9:10~09:40

专家报告1/讨论

席北斗

09:50~10:20

专家报告2/讨论

戴培昆

10:20~10:50

专家报告3/讨论

柳建社

11:00~11:30

专家报告4/讨论

屈撑囤

11:30~12:00

专家报告5/讨论

辛宝平

11月14日下午 分会场

分会场一

低碳经济分会场

7个专家报告/讨论

分会场二

环保科技分会场

7个专家报告/讨论

分会场三

生态保护分会场

7个专家报告/讨论

歇(17301750

18:00~20:00

答谢晚宴

晚宴后可安排返回或11月15日上午返回

11月15日早上安排生态考察。

 

备注:

1. 会议统一安排入住长沙和一大酒店,标准双人间:260元/间(会务价),如需要单人间或豪华间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联系电话:010-88994052,027-87643502,手机:13811288532。

2. 会场举行报告时,请所有与会人员关闭手机(或将其置于振动状态),以免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会议报告部分嘉宾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1.茆 智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世纪90年代以来,茆智院士主持并完成了10余项重要的国家级及国际合作节水灌溉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近8年来,作为第一获奖人,茆智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00年,获国际灌排委员会授予的“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该年度全世界仅他一人获得此奖项。该奖的获得充分体现茆智院士是我国节水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2.席北斗 清华大学博士,加拿大里加纳大学博士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系统工程学科带头人,主持973、869、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项目20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 40多篇,专著4部,专利6项;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获得者。报告题目: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节能减排。

3.戴培昆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参加过安徽省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小城镇、县域经济、金融、国有企业、农村问题、开发区、WTO、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等多项重大经济课题研究工作。

4.柳建设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国际生物湿法冶金(IBS)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创新团队成员。上海市环境工程技术协会理事,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of Material”编审;国内SCI源刊“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和“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编审。

5.屈撑囤 博士,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油气田环境污染与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项目及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9篇。

6.辛宝平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2000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2002年10月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北京理工大学,从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校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火炸药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科研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50篇,SCI和EI收录近20篇,申请日本专利1项,中国专利3项。

7.金朝晖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持国家攻关项目2项,天津市重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专项(水专项)子项1项;国家面上基金3项,天津面上基金2项,博士点基金1项及其他项目20余项。

8.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留学生院副院长、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生生物学科带头人,《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特约编委。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技术发明专利1项。

9.余健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省、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 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12项,完成8项。2000年以来,共发表核心刊物以上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9篇,ISTP收录论文4篇;主编著作2部。

10.鲁军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曾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兼“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分别担任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能源化工系系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务。1991年“上海市72工业小区环境污染调查与控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的课题主要从事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企业的污染控制研究。< <煤气与热力>>杂志编委,< <中国环境科学>>”杂志特约审稿人。

11.邹东雷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系主任,科技部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教育部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吉林省安全局评审专家。

12.吕伟娅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建设厅科技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等近10项,在专业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石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住建部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奖1项等。完成水资源化工程近20项等。

13.康建成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1990年兰州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地球海洋空间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冰川•地球物理•环境实验室(LGGE)”、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国际北极研究中心从事研究,两次参加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多次参加中国南北极考察队历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冰川室主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地理学与城市环境》带头人,兰州大学教授(兼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14.李济吾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2006年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浙江省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纵横向项目,发表论文6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参加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著2本。

15.边归国 福建省环保厅专家,硕导,合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20多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福建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专家组专家、福建省处置化学恐怖袭击事件专家组和反恐怖演习评估专家组专家,福建省环保厅《海峡环境》杂志编委会主任、《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特约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编辑部审稿专家。

16.张国亮 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化工、生物化工),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带头人,教授级高工(1991年2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有机/生物化工专业,2007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材化学院高分子专业。2000-2002年,以研究员(Research Specialist,ACS) /访问学者(Visiting Professor,CSC)身份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系(Univ.of Minnesota, Twin-Cities)Dr. E.L.Cussler教授(美国化工学会AIChE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研究组从事膜材料与新型接触器领域高访,在国际上首次进行膜精馏填料探索并获成功;2007年7-10月以访问学者(Visiting Professor,DAAD)身份在德国莱比锡大学(Univ.of Leipzig) /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at)等进行先进材料与组织工程领域访问研究。

 




上一条:关于开展2010年度三峡大学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化学领域合作研究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



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国家教育部   |    湖北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单位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Email:ercee_ctgu@163.com 联系电话:0717-639xxxx(综合办公室) 传真:0717-639xxxx